牛栏坪这个地方,是在朋友的分享中看见过的。第一眼,就被那里特殊的美景给迷住了,但促使我们成行的,却是听说那里有很多很多的野生茶园。
去的时候,是在乍暖还寒的春天,前一日,下过一场雨,空气显得格外的清新,山上青青翠翠的,沿途的风景已经让人心情大好。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,终于到达了去牛栏坪的山脚下,绩溪县长安镇的水川村。这个村子很小,不过几十户人家,房子大多依山而建,倒也有鳞次梯比之感,半山上有一块缓坡,成排的长着一些高大的不知名树木,开满了粉紫色的花,远远望去,真是好看。村子的尽头和两侧的山坡上,是连绵不绝的竹林,山风过后,此起彼伏,蔚为壮观。
我们在朋友的亲戚家稍做休整后,准备登上后山,开始我们的探寻野茶园之旅。山路不算难走,听当地人说,这条路以前是连接山那边其他村庄的主要通道,上山之后就是一片茫茫的竹林,在城市里人们不常吃到的竹笋,在这里随处可见,艳丽怒放的杜鹃花,也许就出现在山路的下一个转角,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植物,品种非常多。
山很高,但这里的山势却不陡峭,看着缓缓的,爬起来却也不轻松。在爬了40分钟后,我们找到了第一块野生茶园,据当地老人说:茶园,其实是在吃大锅饭的年代种植的,后来因为当地的居民并不以茶为生,增加不了多少收入,茶园没有成规模,几十年来也就这么慢慢的荒废了,茶树和竹子、树木长在了一起,有的茶树已经长到了手臂粗细,二三人高。
茶的生命力是惊人的,在每年春暖时节,都是会抽出嫩绿的芽头来,那些留守的妇女、老人也会上山采一些自己家里喝,也有勤劳者采摘下来,制作成干茶后拿到茶市卖,听说价格还不低。
一直到达山顶后,我们没有再找到茶树的影子,但是站在山岗,听着山风呼啸,松涛阵阵,心中莫名的变得豪情顿生起来,我们说起了一些怀古的话题,又渐渐的说起茶。朋友是个专业的茶人,于是边往回走,边跟我说起茶叶生长需要的条件等专业知识,比如,茶园的朝向一般以朝南的为佳,土质以风化岩后形成的土壤为佳,茶园要避免阳光的直射光,所以大多茶园要种上树木,将直射光改成散射光等等。我们一边听,一边和我们找到的茶园对照,竟是般般对上,可见,这块茶园的茶叶应是极好的。路上,我们遇见二个采野茶的农妇,她们是采来卖的,因此只采小的,叶子长大的便不采了,一个上午,看她们篓子里的茶叶,估摸着也就一二斤重的样子,当地人称之为“打野茶”,是个碰运气的副业,出不来量。
中午,在朋友的亲戚家吃的午饭,饭后主人上茶,茶不好看,几乎没有任何外形可言,我们习惯性的拿到鼻前闻了下香气,登时,我和朋友齐齐的被惊住了,楞了半响,才异口同声的赞道:好香!这是由衷的赞叹,我和朋友夫妇都是极为酷爱茶的,对茶的香气都极为敏感,能让我们一闻见就如此惊喜的茶是不常遇见的。女主人看我们对着一杯茶这样的咋咋呼呼,就笑着说,这就是你们下午要去的那个地方采的野茶。只这一句话,让我们对此行的目的地“牛栏坪”越发的向往起来。
饭后稍作休息,我们就整装出发了,主人家的那只狗,带惯了上山的驴友,径自给我们当起了向导,跑在队伍的最前面,时而回头望着我们,似乎在告诉我们,跟着它走是没错的。一路花香幽深,鸟鸣春涧,途中还遇见了主人家养的羊群,有些怕人,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温顺。站在半山再看村子,山岚连绵,竹林涛声,错落有致的民房,映着房前屋后的杜鹃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,美不胜收,真有身在画图中的感觉。
在快接近山顶的时候,我们看到了今天遇见的第二块野生茶园,说是茶园,其实是已经完全的淹没在林木里面了,杂草丛生,荆棘遍布,进入茶园的小径也早已不知所踪。这里的茶树不高,大约只有大半人高,但长得很杂乱,新茶已经被村民采过了,剩下的是些长大了的叶子和刚发出的新芽。这些茶园当年种植得很有意思,似乎都在同一海拔,绵延铺开,而不像我们见惯的是种在山谷里,或陡坡上。
翻过山顶,转过一个平缓的弯道,蓦然,一片青草地就这样出现在了眼前,我不禁发出一声惊呼:牛栏坪到了?轻轻的草地上开满了很多只有在平原里才可以看到的黄色小野花,青翠的山、蓝蓝的天(虽然天空有些乌云,但在云朵的间隙还是可以看见)、黄色的花朵,正当我们有些陶醉时,同行的村人说,这才刚看到一点外围的,走前面一点,才是真正的牛栏坪。
一、牛栏坪见闻
当我们站在牛栏坪200余亩的大草甸中间时,我惊讶得久久说不出话来,说真的,有一点点震撼,在海拔近800米的山顶,居然有这么大的一块草甸,地势还相当的平缓,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。更神奇的,是这里的山顶上,我们没有看到岩石,却发现很多类似于水晶石一样的石头,不大,但造型都很好看,这些石头是哪里来的?
这里之所以被叫做“牛栏坪”,大概是因为这里是个天然的牧场,问过当地人后,证实了这一点,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牛在草甸上悠闲而安详的吃草。当地人说,他们的牛基本都是放养在这里的,隔个几天才上山看一次,这样的放牧倒也省事的,就是不知道牛会不会被偷?山顶上的树都不高,矮矮的,可能是山风太大的缘故,以松树居多,我们沿着草甸的左侧绕过一个小山岗,又一片野生茶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,这片茶园的规模是我们看见最大的一块了,夹杂在树丛中,看不到边,有不少当地人在采野茶。这些茶园几乎已成无主之物,只要你勤劳,随便都可以采,朋友也跑去采了一把,闻了闻后大声的招呼我们过去,让我们闻下茶叶的香气像什么,我们仔细的闻过后,居然是栀子花的香味,于是我们都来了兴趣,分散开来,一起采茶,小山岗的两边都是树丛和茶树,唯独山岗上是青草地,而且两边采来的茶香气是不一样的,有栀子花香、有兰花香、还有松针香,我们是真的被这神奇的地方迷倒了,大家一商量,决定询问下老乡,愿不愿意把采来的鲜叶卖给我们,我们几个人都是会制茶的,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些。
我们继续前行,再一次发现,这里的茶园也是按照一定的海拔高度种植的,山顶上是自然生长出来的稀稀疏疏的几颗茶树,成片的都在一个高度上,倒也是整齐划一的,不知道当初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划。我们走了很久,边走边采,居然一直没有走到茶园的尽头,可见当初种植这片茶园时,也是花了不小的代价的。即便是在山顶上,因为植被覆盖的原因,这里的地上都还是很潮湿的,树林里也是像草地上那样的小草,而没有很深的杂草,茶树也没有很高大,但一人多高也还是有的。
茶园荒废的很厉害,有的茶树中间竟硬生生的长出一颗大树来,也有的从中长出一颗杜鹃花,绿得茶,红的花,相映成趣。在找茶的过程中,四周的美景也让我们目不暇接,站在山岗上,对面的黄高峰、大会山、金岭山渐次映入眼底,无边无际,在薄薄的雾霭里直入云霄。像是拱卫着牛栏坪的一道天然屏障,西北面与旌德的模范村交界,这个地方很神奇,站在山顶,既能让你有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纵山小”的霸气,又有一种被四周拱卫保护的雍容高贵。可偏偏除了草地之外,既无风景名胜,亦无奇石险峰,但是当你站在这里,竟又是久久不愿离开。其实这些对我们来说,并不是很重要,我们开心的是,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,找到的这些荒废的茶园,用朋友的专业知识来说,这里的土壤、气候、湿度、以及光照,都是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的,是绝对能出好茶的。
二个小时后,我们开始往回走,从大草甸经过,这里的壮观,再次让我们停下脚步。脚下柔软得像是踩在云朵上一样,如果不是因为下雨,真想躺在那绿茵茵的草地上看蓝天白云。正当我们流连忘返之际,突然而来的一场小雨,让我们赶紧往下山的路上跑去。因为下雨,采野茶的村民也下山了,经过一番讨价还加,大多数人把采得的鲜叶卖给了我们,一起有30多斤重,我们一行四人也采了有将近2斤,至此,也算是不虚此行了。
二、深夜制茶
夜里八点多钟的时候,我们赶回了屯溪,放下其他人后,我和朋友又驱车20多公里,去徽州区一个朋友的茶厂里,要连夜将收来的鲜叶制作成绿茶。到达那个叫做容溪的地方时,老程已经在路边等着我们了,老程的茶厂是个旧仓库,但是今年却添了二台很现代化的设备。
老程是个朴实的中年人,有近三十年的制茶经验,在我们把鲜叶搬进厂房时,老程告诉我们要稍等一会才给我们制作,于是我和朋友仔细的参观了他的整个制茶流程。那个老式的木头揉捻机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,老程告诉我们,这种木头的揉捻机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把茶叶揉碎,对做毛峰这样的嫩茶是非常有好处的。在等待的时间里,我和老程聊了起来,聊起做茶,老程显得有点迷茫,老程做茶的技艺是很高超的,但是面对现在的市场需求,却有点茫然,现在的顾客来加工茶时,已经颠覆了原有的做茶工艺,所提的要求也五花八门,我们各自感叹了一番,又向老程请教了很多制茶的专业知识。
等到制作我们的鲜叶时,老程亲自站到了杀青机前,亲手操作了起来。我仔细的在旁观察学习着,看他杀青的温度、杀青的老嫩,然后是揉捻、初烘、复烘、老火。三十多斤鲜叶,终于变成了7斤上好的毛峰绿茶,稍作冷却之后,我和朋友就迫不及待的泡上了一杯,也不管新茶上火不上火了,要一尝为快。当第一口茶汤入口的时候,我的所有担心都化为乌有,形、色、汤、感都已经完全的超出了我的预期,老程说,很久没有做到这么好的茶叶了,真香。
回到屯溪时,已经是凌晨二点多了。虽然很困倦,但是想想这一天的经历,却又不由得感到开心。早上出发之前,我们只是抱着去看看的目的,根本没有想过会有什么收获,这7斤茶,是意外之喜。人生总是这样,有些美好的东西,往往并不是刻意能够得到的,总是在无意中遇见,又在不经意中拥有。
结束语:
我们的寻茶,并不是为了有什么目的,完全是因为爱茶,茶,对于我们来说,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。而茶,因为我们的认真,也给了我们最好的回报,所以,我们一直坚持,坚持做个认真的茶人、做个接地气的茶人,我们不讲什么禅茶一味,我们只会在这里,把我们的见闻,把我们的认真,分享给众多的茶友。